三、试行义务教育“九年一贯制”
九年一贯制是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,在新时期体现了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的理念,也是近年来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、统筹教育资源、调整教育结构、减缓择校升学压力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。
(一)历史沿革与意义
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不是新事物,民国时期的许多学校都曾实施中小学九年一贯制。20世纪70年代,全国各地也存在小学与初中一体的学校,它是在一个完全小学里附带初中,初中成为小学的附属。
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统筹教育资源、调整教育结构,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上海、北京等发达地区进行了关于“九三”学制的有益探索,为其他地区创办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了宝贵经验。20世纪80年代,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,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被提上议程。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,推行“九三”学制。国家教委、国家计委、财政部、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《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强调:“时机成熟时,还可在大中城市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制(特别是新建校,尽可能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),既可在同一所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,也可以异校之间由相对就近的小学和初中挂钩实施九年一贯制,以减少升学和择校的竞争。”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也指出:“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,最好的当然是九年一贯制了。”此后,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各省份陆续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