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英宗实录》收录了李时勉为北京国子监祭酒时的一道奏疏:
近年有俗儒,假托怪异之事、饰以无根之言,如《剪灯新话》之类,不唯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,至于经生儒士,多舍正学不讲,日夜记意,以资谈论。若不严禁,恐邪说异端,日新月盛,惑乱人心,实非细故。乞敕礼部行文内外衙门,及提调学校佥事、御史,并按察司官,巡历去处,凡遇此等书籍,即令焚毁,有印卖及藏习者,问罪如律。庶俾人知正道,不为邪妄所惑。
可见在当时,仁宣时代的“回归”与“收缩”,并不仅是君主个人的意志,而是官僚集团的主流思潮,所以被后世称为“仁宣之治”。既然仁宣时期是对永乐时期的“修正”,仁宣为“治”,永乐虽然没有视为“乱”,但至少是被认为“不治”的。
09 土木之变:“英主”之梦的破碎
在“中国”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,北边的游牧、狩猎民族,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。由于北边民族的参与,爆发了“五胡入华”,造成了“安史之乱”和唐朝的由盛转衰,使得辽夏压迫下的北宋“积贫积弱”,发生了让北宋亡国的“靖康之难”及此后南宋向金称臣的“绍兴和议”。而后来的蒙古,在席卷欧亚大陆的同时,灭金、灭夏、灭吐蕃、灭大理、灭南宋,还在“中华帝国”的基础上,建立起幅员辽阔的“元朝”。当然,同样是因为北边民族的参与,造就了汉武帝的开边拓土和两汉的强盛,造就了隋唐的富强,以及明成祖的“远迈汉唐”。